潛規則之一:免費薦股有陷阱
【潛規則表現】
市民趙女士反映,她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免費推薦股票的熱線電話,於是打了過去,接線員為她熱情推薦了幾隻股票,還建議她交納會員服務費,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財服務,她匯款3680元後,獲得了一隻據說可以「保證賺錢」的股票,她買了5000股,沒想到一周時間賠了1萬多元。
【專家提醒】
目前許多網站、電視上都有類似的薦股熱線電話,背後都有理財咨詢公司在操縱,僱傭一批證券分析師,名義上是免費推薦股票,實際上是誘騙股民入伙,成為會員,按期交納服務費。普通消費者不應輕信專家,不迷信漲停股,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洩露自己的電話、身份號碼、銀行賬戶、證券密碼等信息,不要輕信網站上的各種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潛規則之二:預期收益莫輕信
【潛規則表現】
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銀行買了一款投資股市的基金理財產品,花了10萬元。沒想到現在只有6萬多元了。當時銀行推銷人員說得可好了,該基金歷史業績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達一倍以上,預期將來年收益30%,比銀行存款強多了。結果購買一年後就賠了近一半。最令人氣憤的是,銀行銷售完理財產品,就不再和他聯繫了,連個平信和電話都沒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還照收管理費。
【專家提醒】
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都會選擇歷史業績作為亮點來宣傳,但歷史業績不代表現在和將來,預期收益率只是用於宣傳的一個數字,它並不等於實際收益率。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要有正確的判斷,投資前一定要全面瞭解投資對象,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潛規則三:銷戶必須到開戶行辦存折就得開張卡
【潛規則表現】
投訴人陳先生:我在長春上學時辦了一張銀行卡,現在想銷戶,可銀行卻表示銷戶必須到開戶行。此外,現在銀行要求「一卡一折」,辦存折必須開銀行卡,這合理嗎?
【專家提醒】
銀行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可能會設置行業潛規則,但這些規則必須符合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監管部門的規定,並應提前公示告知。在碰到不公平待遇時,消費者也可向銀監會投訴,甚至起訴到法院要求認定銀行這類做法或條款無效。
潛規則四:提前還貸需預約排期
【潛規則表現】
投訴人唐女士:今年2月初,我打算提前還一部分房貸,卻被告知要提前一個月預約。「預約可以理解,為什麼排期這麼長?」馮女士認為,這是銀行拖延時間以收穫房貸利息的一種手段。
【專家提醒】
今年央行對個人貸款建議實施穩步投放、穩步回收,而各家銀行對提前還貸制定的具體規則不盡相同。有的銀行對每月提前還貸數量限制,有的則需較長預約排期,有的相對靈活機動。法律界人士表示,由於監管部門並未對延遲審批作明確規定,各家銀行根據實情制定規則無明顯過失,借款人難就此向銀行索賠。
潛規則五:為賣產品而賣產品,忽視理財規劃配比的合理性
【潛規則表現】
看病求醫,把脈問診,開方拿藥,這是自然的程序。但時下,充當「家庭財務醫生」角色的理財師卻只賣「藥」不開「方」,目的只有一個:把產品賣出去。業績的壓力、獲取佣金回報的誘惑,讓一些理財師推銷產品有恃無恐,他們不僅賣本行的理財產品,同時也兼營其他銀行以及基金、信託公司的產品;誰給的提成高,他們為誰兜售的積極性就越高。這直接導致一些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為實現銷售,對客戶的實際需求未能進行真正瞭解,風險測試流於形式,甚至削足適履,竭盡全力使達不到這個風險級別的客戶能「符合」評估目標。
【專家提醒】
理財師應以客戶利益為第一要義,但是現實中,理財師的老闆往往不是客戶,而是各大金融機構,這也就意味著,在理財建議涉及到資產配置和產品選擇時,就可能存在「導向性」——這種導向性或是收益使然,或是指標使然。比如銀保產品,銀行可以獲得的佣金一般為3%左右,而代銷基金,一般只有1.5%,甚至低至0.6%。在這樣的前提下,理財師若大力推銷銀保產品,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獨立第三方理財師,同樣可能以佣金而非客戶利益為導向。同樣是銷售基金,也可能親疏有別——那些回扣佣金高的基金或是合作關係較好的基金公司,往往會得到理財師大力推薦。蝕本買賣無人做,無疑強化了理財市場本末倒置的亂局。因於此,目前市場上的理財師,在很大程度上被稱為「理財產品銷售員」。
潛規則六:對自己有利的話多說,不利的少說或不說
【潛規則表現】
2008年7月18日,某銀行客戶主任張某根據方先生的投資意向,向其推薦「雙利存款」產品。單看字面意思是存款,估計沒有風險。方先生在沒有細看各項文件的情況下,投入17萬多美元和11萬多加元購買了這款產品。沒想到1個月後,由於匯率的變動,他因此損失了30多萬元人民幣。直到這時,方先生才知道原來「雙利存款」不同於普通的存款,而是一種存在風險的投資。
雙方爭論的焦點在於,購買該款理財產品時,是否受到了銀行「誤導」,未告知風險,從而導致蒙受損失。銀行方面認為,張某在簽訂協議時已明確告知,並給方先生做了風險承受能力測試和投資適當性核查,方先生也閱讀並簽署了雙利存款確認函等文件,整個銷售流程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方先生的代理人則表示,方先生是在充分信任其客戶主任張某的情況下簽署的交易文件,但張某並沒有將每一頁材料都出示給方先生,方先生只看過自己簽字的那幾頁。
【專家提醒】
說話留三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嚴謹、謹慎、謙遜的態度:不說滿話、大話,是理財師職責的需要。但是換個角度,對自己有利多說,不利的少說或不說,恰恰是一些理財師在推銷產品時常用的伎倆。比如,片面誇大產品收益,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避而不談,往往成為投資者投資失利的罪魁禍首。
總結近年來頻繁爆出一系列的理財產品零收益或負收益的案例,不難發現,爭論焦點往往都歸結為一點:銷售人員推銷這類產品時,是否只一味強調收益,而少提或不提風險?有些理財產品說明書內容複雜,絕大多數客戶無法完整瞭解產品的各項要素,營銷人員一般都會送上一堆資料,但是又不根據材料做具體逐一講解。為了能夠盡快銷售出手裡代銷的理財產品,有些銀行理財經理更願意巧舌如簧,避重就輕,對客戶多強調回報,少說風險。在賺錢效應下,買賣雙方的急功近利一拍即合,卻為後來的糾紛埋下伏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