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風暴中,標準普爾、穆迪這樣的評級機構均飽受質疑。有分析指出,在將次級按揭貸款包裝成為證券化產品過程中,這些機構提供的評級,助推了危機擴散至整個金融體系。同時,正是證券化產品的發行商向評級機構支付了評級費用,存在內在的利益衝突,即評級機構容易受到誘惑,從而授予較高的評級,有損於投資者。
就此,哈羅德·麥格勞三世在2008年報中,曾給予公開回應,他承認,標準普爾針對此類結構化產品評級所用的「許多預測和假設並沒有得到證實」。他的助手、麥格勞-希爾集團執行副總裁愛德華·史密斯說,「我們和美國的監管者以及其他的市場參與者曾經都認為美國的房屋市場可能會下跌15%,但實際上遠遠不止。」標準普爾大中華區總裁周彬亦坦陳,標普就次貸產品採用的推測不夠保守,「我們沒有推測到資產價格下降這麼快,這麼大,歷史上沒有過,自認需要改善。」
評級師出身的周彬解釋了評級本身的局限性,「我們能夠給出違約可能性多少,但無法評估資產價格下降的速度,事實上,某些價格暴跌的資產可能並沒有違約。再比如,資產流動性如何給意見?非常難,完全取決於信心,無法科學量化。」
即便如此,標準普爾仍然有義務就各種改革呼聲作出回應。首要的問題在於,收費模式是否需要改革?愛德華·史密斯表示,根據標準普爾的研究,不管是公司本身付費還是投資人付費,或者某種由政府出資的形式都可能被某些勢力利用,帶來一定的利益衝突,評級流程中的關鍵是透明度,「說明誰付錢、付多少錢,也說明我們在評估的時候做了哪些假定。」
而麥格勞三世個人堅持,發行人付費進行評級最能保證透明度。此次中國之行,他公開表達了這一觀點,「我們可以將發行人付費這個評級向全球免費地發佈,這是透明度最高的。如果是投資者付費,比如說你是投資人,你花錢買我報告,我把報告給你,你是不准向別人洩露的,這個形式就不透明了。至於其他的結合方式,比如說大家集資用某個基金,這也很複雜,因為它會打破發行方和評估方之間的關係,也會影響質量。」在麥格勞三世看來,目前的付費模式與上市公司的審計狀況是相似的,一家公司將財務報告提供給標準普爾,由標準普爾形成一個意見來發表,他為此付費並不是說付費了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報告。
目前,麥格勞三世最迫切的任務則在於,強化評級流程的透明度,並且重新獲取市場對標普的信心。在標普提供的指數、風險評估、投資研究和金融數據等一系列產品中,信用評級是最重要的業務。而在過去的10年中,標普已成為麥格勞-希爾集團的業績引擎,其增長率常年保持在兩位數,而營業利潤率則高達40%左右。無怪乎,麥格勞三世在挽回標普形象方面格外積極,主動表示願意配合監管改革,並率先公佈了一攬子整改舉措,旨在從公司治理、分析流程、信息公開、市場教育四個層面提高透明度。
公司治理層面,一項核心舉措是設立了一項專門監察員職位,負責管理涉及潛在利益衝突、分析流程、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事項,如果有必要,有權將相關事務向集團CEO和董事會下屬的審計委員會作出報告。同時,聘請外部機構就標普評級的規範執行與治理流程進行定期審查,以確認是否有效地管理了潛在的利益衝突和保持了評級的獨立性;建立標普系統內的風險評估監察委員會,獨立於業務部門進行運作,該部門也將負責對於新型證券產品評級進行可行性研究;當分析師離職去證券發行方工作,實施「回頭看」評審等等。
改善分析流程則旨在強化評級的質量,比如,就結構性融資產品等提高監測,建立「模型監查委員會」(Model Oversight Committee),以評估和驗證分析過程中採用的數據、模型的質量;加強對於分析師的培訓,建立分析師資質認證項目;在評級過程中,強化流動性、波動性、相關性等非違約因素的考量。周彬說,這個過程中將改變評級的許多實施細節,「比如,我們會降低信用級別跨度可能會較大的資產評級,一項以往認定為AAA級的資產,如果短時間內會跌落到BBB級,那麼今後將不會得到AAA級的認定。」
在信息公開與市場教育方面,則包括在評級過程中,進行情景假設,以說明關鍵的評級假設和正、負面事件的潛在影響;就債券發行人若幹不同於標普預測、可能引發重新評級的關鍵信用屬性(比如拖欠、損失),為投資者建立早期預警指標;發佈信用評級用戶手冊和投資指南,使投資者更好瞭解評級進程和評級作用;通過網絡和其它媒體,拓寬分析和評級意見的傳播等等。
尚無法斷言這些舉措的實際作用,能否防止重蹈覆轍亦需要時間檢驗。不過,9月中旬,在高盛的投資報告會中,麥格勞三世表示美國債券市場正在回升,並預測2009年其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僅會輕微下降,營業利潤率仍然會高達39%。最近的迪拜債務危機似乎亦表明,無論評級存在多少缺陷,投資者仍然需要標普這樣的機構給出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