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打印本頁]
作者:
scottwester0513
時間:
2010-11-16 01:49
標題: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我國古代對地震這一特殊災害,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地下有一大鱉魚,馱著大地,時間久了就要翻一翻身,於是大地就抖動起來,鱉魚翻身就是地震了。此外,也有把地震的發生歸因於抽像的「陰陽失調」。東漢時期的張衡可謂地震事業的鼻祖,他發明製造了候風地動儀,在《全後漢文》中收錄有他寫的《陽嘉二年京師地震對策》一文,文中說京師鬧地震時雷電怒作,是「貢舉」的諸多弊端造成人間變化無常,從而有「奔雷、土裂之異」,並提出只要秉公無私就可消災免禍於萌芽狀態的地震對策。這可算得上是地震對策第一說,但是基於當時的科學水平和哲學觀點,無論對地震成因還是地震對策的看法,均為唯心之論,作者也僅僅是借地震針砭時弊並抒發政見而已。
大約在十二世紀,日本古歷書上也有所謂「地震蟲」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書談及鯰魚與地震的關係時,認為大鯰魚臥伏在地底下,背覆著日本的國土,當鯰魚發怒時,就將尾巴和鰭動一動,於是造成了地震。古代印度人認為是地下的大象發怒引發了地震。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震認識從神話中走出。古希臘的伊壁鳩魯認為地震是由於風被封閉在地殼內,結果使地殼分成小塊不停地運動,即風使大地震動而引起地震。隨之出現了盧克萊修的風成說,即來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風和空氣的某種巨大力量,突然進入大地的空虛處,在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騷動並掀起旋風,繼而將由此產生的力量噴出外界,與此同時,大地出現深的裂縫,形成巨大的龜裂,這便是地震。再有就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認為地震是由突然出現的地下風和地下灼熱的易燃物體造成的。
二十世紀伊始,科學家們開始深入研究地震波,從而為地震科學及至整個地球科學掀開了新的一頁。相繼提出比較有影響的假說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內部不斷積累的應變能超過岩石強度時產生斷層,斷層形成後,岩石彈性回跳,恢復原來狀態,於是把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引起地震,這是所謂「彈性回跳說」;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澤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導熱不均,部分溶融體積膨脹,擠壓圍巖,導致圍巖破例產生地震,這是所謂「岩漿衝擊說」;三是美國學者布裡奇曼提出地下物質在一定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一種結晶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結晶狀態,體積突然變化而發生地震的「相變說」。
雖然,地震之謎迄今沒有完全解開,但隨著物理學、化學、古生物學、地質學、數學和天文學等多學科交叉滲透,深入發展,使地震學科取得長足的進步。目前地震學界普遍認為,天然地震是地球上部沿一地質斷層發生突然滑動而產生的,這種滑移沿斷面擴展,其破裂傳播的速度小於周圍岩石中的地震剪切波波速,存儲的彈性應變能使斷裂兩側岩石回跳到大致未應變的位置。
歡迎光臨 放心醫苑網 (http://tw258.me/)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