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險資兩巨頭較勁兒另有隱情 [打印本頁]

作者: cliftkarl0314    時間: 2010-8-8 13:59     標題: 險資兩巨頭較勁兒另有隱情

這輪調整中,兩家保險巨頭又幹上了。

北京某基金經理說,「就我們公司管理的基金情況來看,5月前兩周滬指在2700點附近波動時,平安仍在贖回,而國壽已開始申購。」

險資「削浪」也「造浪」

本周,滬指以一日跌百點的速度嚇得眾多投資者目瞪口呆。國壽的身影在暴跌之中再次顯現,有消息稱其近兩周已向市場投入百億資金進行「抄底」。而平安方面在本周暴跌之後也流露出入場意向,不過動靜不大。

自去年以來,保險巨頭們在市場的波段操作戰術就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保險資金規模上萬億,一點小動作就能掀起市場巨瀾,若是能瞭解它們的動向,跟著保險機構走,肯定差不了,」上述基金經理說,「我們這些市場一線的投資經理經常聚在一起,交流多了就發現每當市場呈現一輪上漲或下跌的大趨勢時,國壽和平安的反應很有意思,往往是一方先竭力贖回,隨後另一方則大力申購。」

如在去年8月初大盤站上3478點高位後不久,中國平安就大舉從基金市場中抽離80億元資金,導致基金大量拋出股票,造成了指數超過20%的跌幅。但此後不到兩周時間,市場即傳出消息,國壽正在大規模醞釀抄底,僅一天基金申購數額就達百億,隨後市場在2700點左右企穩回升。

減倉還是加倉?儘管選擇相反,但就最後的結果看,兩家都是勝者——平安拋在了高點,國壽買在了低點。

此後不久的11月,又一輪趨勢展開,國壽和平安繼續博弈。

今年1月末,在大盤從3300點跌落的過程中,這一幕再度發生,不過國壽和平安的角色發生了「對調」。這一次國壽扮演的是「空頭」,而平安扮演的則是「多頭」。

最近的一次是在4月。據瞭解,中國平安自股市從3100點下跌以來一直順勢贖回基金,減倉避險。但自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以來,中國人壽已開始悄然入場,重點配置了主動型基金,如股票型基金,以及銀行類大盤藍籌股。

如何解釋兩大保險巨頭的行為邏輯?就4月行情中的操作,國壽資產某部門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早在年初,公司內部對今年市場的震盪格局已有清醒認識,在一季度就通過贖回基金減倉。不過進入4月市場大跌以來,國壽未有減倉動作。

「之前已經減得差不多了,而且我們判斷市場短線會有反彈,近期將維持低位震盪。」上述國壽資產人士表示,在指數跌至低位時選擇逐步入場是大機構的慣常動作,國壽自然會試探性進場。

再看平安,今年初平安已經加過倉,有消息稱一季度以來,中國平安的倉位最高時曾達到16%左右,隨後下調了倉位比例,它一直延續著對後市行情的謹慎態度。

不過,來自基金經理的結論透露出兩大機構進行對手操作似乎「另有隱情」。

「無論從資金性質還是規模上說,國壽和平安是最勢均力敵的交易對手」,上述基金經理解釋,「一旦市場趨勢轉換跡象出現,其中一方若敏銳捕捉,提前下手申購或贖回,大盤即可顯現強烈振幅。此時另一方若跟隨操作,市場價格已發生巨大變動,收益率就能差出一兩個點來,這意味著上百億元的收益差距,根本不可能追回來。

因此若想重新佔據主動,曾經遲疑的一方必然要伺機反向操作,帶動基金再造一波行情。」

基金被綁上戰車

大保險公司之間的博弈,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有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味道。

「你可以看看兩個星期前的一些指數基金,淨值明顯沒有跟上指數,那就是保險公司贖回的緣故。」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一般而言,保險資金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大塊頭」,深挖個股並非其強項,而真正的競爭力在於對趨勢的判斷,在於能否把握轉瞬即逝的市場機會,及時加倉或減倉。而保險機構對倉位的控制,基本是通過基金的申購贖回來實現。

「保險機構一向都偏好偏股型基金,尤其是ETF指數型基金,我們就是靠指數基金做足價差。」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透露,「一旦研判認為市場將走弱,就會贖回指數基金,有時一天期指時代終結股市「流感」?

「保險一波段,股市就流感」,市場人士如此評述。

但保險資金做波段也是「情非得已」。「波段操作的效果很有限,但公司給的壓力在那,必須要做。就像去年三季度市場漲到了3400點,你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跌下去,每往下跌一點壓力就會大一些,先減下去就會好受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做波段能否帶來正收益本身已不是那麼重要;但如果不做,股東會受不了,傳導下來的壓力我們也受不了。」該保險公司人士一語道破保險資金波段操作的背後原因。

不過進入期指時代,這種讓保險和基金都感覺「費力不討好」的做法可能會得到終結。儘管截至目前,保險公司還未接到指令進軍股指期貨,「但這是遲早的事,不能參與股指期貨的話,對保險資金就太不公平了」,某大型保險公司人士表示,「我們內部的人員技術培訓早已開始,隨時準備入場。」

參照券商和基金的做法,保險資金在股指期貨市場的「規定動作」也只能是套保,不過這一變革也將對保險資金的操作手法產生重要影響。

「就如4月這波『速凍』行情,儘管大家對整個上半年行情並不看好,但也絕沒有料到房地產政策會以如此高頻率大力度拋出,導致市場急跌。資金量小的機構或許能跑掉,但像國壽這樣幾千億資金在股市,哪動得了?要是跟著賣出,只會把自己套得更死,」上述人士說,「如果能參與股指期貨,在系統風險比較大的時候其實不用賣股票,可以用放空股指期貨的方式來對沖市場風險。市場就沒有這麼大的拋壓,股指波動也不會那麼大。」(記者 鍾正)百億資金量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對險資可謂既愛又怕——愛的是保險資金進入可以迅速做大基金規模,怕的是險資的頻繁操作往往會造成指數基金跟蹤誤差的提高。

保險資金的波段操作對於規模較小的主動管理型投資基金影響更大。這位基金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保險公司贖回一個億,對一百億的基金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對於一隻只有20億規模的基金來說,等於規模減少了5個百分點。比如說我原來的倉位是70%,保險贖回一個億,假如我不做主動調整,那麼倉位就被動地提高到了74%,如果市場當天下跌,基金的業績肯定會受到影響。」

「更可怕的是,前幾周平安還在贖回,基金倉位下降我就必須重新配置資產;誰料到剛調整完配置,國壽又來申購。我的整個配置思路都被他們打亂了。」這位基金經理抱怨說。

基金經理必須要被動地隨著保險資金的進出調整倉位,申購來了要加倉,大幅贖回時就要相應賣出股票。「尤其在市場調整時,本來我已經不看好市場調低倉位了,結果保險公司一贖回,我還得繼續減倉。保險公司往往一贖就是幾隻基金一起贖,這樣市場哪能不受影響。」他無奈地說。

期指時代終結股市「流感」?

「保險一波段,股市就流感」,市場人士如此評述。

但保險資金做波段也是「情非得已」。「波段操作的效果很有限,但公司給的壓力在那,必須要做。就像去年三季度市場漲到了3400點,你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跌下去,每往下跌一點壓力就會大一些,先減下去就會好受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做波段能否帶來正收益本身已不是那麼重要;但如果不做,股東會受不了,傳導下來的壓力我們也受不了。」該保險公司人士一語道破保險資金波段操作的背後原因。

不過進入期指時代,這種讓保險和基金都感覺「費力不討好」的做法可能會得到終結。儘管截至目前,保險公司還未接到指令進軍股指期貨,「但這是遲早的事,不能參與股指期貨的話,對保險資金就太不公平了」,某大型保險公司人士表示,「我們內部的人員技術培訓早已開始,隨時準備入場。」

參照券商和基金的做法,保險資金在股指期貨市場的「規定動作」也只能是套保,不過這一變革也將對保險資金的操作手法產生重要影響。

「就如4月這波『速凍』行情,儘管大家對整個上半年行情並不看好,但也絕沒有料到房地產政策會以如此高頻率大力度拋出,導致市場急跌。資金量小的機構或許能跑掉,但像國壽這樣幾千億資金在股市,哪動得了?要是跟著賣出,只會把自己套得更死,」上述人士說,「如果能參與股指期貨,在系統風險比較大的時候其實不用賣股票,可以用放空股指期貨的方式來對沖市場風險。市場就沒有這麼大的拋壓,股指波動也不會那麼大。」




歡迎光臨 放心醫苑網 (http://tw258.me/)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