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人生還需要自己來規劃(1) [打印本頁]

作者: echolouder8888    時間: 2010-7-23 00:35     標題: 人生還需要自己來規劃(1)

萬變不離其宗
  由央視的名主持到遠涉重洋的學子,再到鳳凰衛視的名牌主持,最後到陽光衛視的當家人,楊瀾的角色在不斷地變化。而以一位文化經營商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則是楊瀾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轉換。
  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如何轉、如何變,楊瀾始終把自己定為「傳媒人」,聰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這塊料,所以從沒有偏離做媒體這個大方向。而她的變化就在於她制定的目標層次一直在提高。
  楊瀾在她的《憑海臨風》一書中,曾寫到了乘熱氣球的經歷。熱氣球的操作員能做的只是調整氣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風向,而氣球的具體航線和落點,就只能聽天由命了。這正是乘坐熱氣球的魅力所在: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確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確設定的飛行都來得刺激。「其實人生的樂趣也是如此,全在這定與不定之間。」楊瀾這樣認為。
  楊瀾對得起觀眾,作為主持人和電視節目製作人,奉獻了無數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楊瀾更對得起自己,短短十幾年,從一個平凡的女大學生躍升為擁有億萬財富和影響力的知名人物。而楊瀾在資本市場上的隱秘路徑,更使她在公司業績幾乎不增長、股民深度被套的條件下,迅速步入了億萬富翁的行列。 近來,替代陽光文化成為楊瀾夫婦資本運營平台的陽光媒體投資異常活躍。什麼1650萬美元入股國際廣播有限公司1/4股權、什麼收購美國著名娛樂週報《今日娛樂》100%股份、什麼與聯想集團合資組建陽光365、什麼1億美元購世界第三大手機遊戲商Upstart……風頭遠超李嘉誠、默多克!夫婦倆還宣佈捐獻陽光媒體投資51%的權益,並因此位列胡潤慈善榜前茅。只是,夫婦倆多年來的實際行動,使這些本當讓人肅然起敬的新聞聽起來有些八卦。
  借殼良記
  1996年,楊瀾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成為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輾轉了幾家電視台之後,雖然沒能再現《正大綜藝》的輝煌但也不算令人失望。沿這條路走下去,她也許會名垂中國電視史。但是,楊瀾的改嫁卻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
  楊瀾的轉變源於她的第二任夫君——已經移民海外的吳征。那時,吳征已經在資本市場獲取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在金錢方面也小有斬獲,缺的僅僅是一個機會。而楊瀾就是上天賜給他的機會!
  吳征、楊瀾的資本之旅始自良記建築,這是一家連年虧損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1997~1998財年虧損4629萬港元,1998~1999財年虧損2371萬港元,當時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吳桂行、李玉山、張家龍等共佔有28.85%。既然良記已經回天無術,大股東當然會為自己安排退路--賣殼,而買下這個殼正好成為楊瀾夫婦殺入資本市場的捷徑。
  良記的幾位舊主也不是善良之輩,走之前還要在這家連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再撈一把。1999年12月,良記發售了面值為1122萬港元的可贖回可轉換票據。受讓方不到兩周,即以6分錢每股的單價將448.8萬港元的票據轉換為7480萬股股票,並仍持有673.2萬港元票據。一個月之後,這募來的1000多萬港元成為良記領頭人吳桂行、李玉山的解職補償(每人600萬港元)。
  2000年1月,良記宣佈發行30億普通股和13億優先股,此時每股僅定價0.02港元(交易前,上市公司已發行股票約有10億股、而10日均價為0.13港元),總代價為現金8600萬港元。楊瀾聯合高振順(彼為吳征在亞視工作期間結識的殼買賣高手),一舉拿下了這家上市公司74.8%的股權(不包括優先股)。吳、李、張三位原大股東持股被攤到7.2%,楊瀾被委任為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據推算楊瀾夫婦付出的現金代價不到4000萬港元。
  2000年4月19日,良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文化、網絡、電視一串光環,配上楊瀾這個畫龍點睛的名字,讓香港股民產生無限的幻想,股價一路上揚。2000年6月前10個交易日均價已達0.27港元。三個月前楊瀾以2分錢單價獲得的股票總值已達4.4億港元,楊瀾從此晉身億萬富婆行列並保持封號至今。
  點評
  43億股2分錢的低價股對10億舊股的稀釋程度驚人,原來的大股東或會得到不為人知的報答,小股民只有自認倒霉了。楊瀾夫婦拿出的不到4000萬港元應該是他們盡最大努力可以拼湊的數目。即使是這樣,還得讓高振順這個牽線人提供大筆資金,這也說明了吳、楊當時的財力有限。
  楊瀾夫婦進入上市公司的路徑是值得推敲,但如果好好經營這家上市公司,還是有可能為股民帶來豐厚回報的。可惜,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

  良記的後母
  楊瀾夫婦執掌的這家上市公司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不斷增發股票和以股票為代價進行併購。套用一句當代都市流行語:陽光文化不是宣佈併購就是在併購的路上。
  2000年6月,陽光文化以2400萬港元,併購了一間名為上海新文化的廣播電視製作公司48%股權(間接),以6000萬股支付。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普通股已達49億股。2000年7月18日,楊瀾參股的Global Frequent(簡稱GF)宣佈減持3億股、單價0.29港元、套現8700萬港元。同時,陽光文化向GF定向增發3億股。這種曲線增發純粹是為操作上的方便:只要不在禁售期,大股東減持只需披露既可,而上市公司向大股東定向增發手續簡便,既可維持控股地位,又能消除市場疑慮。令人吃驚的[FSAGE]是四天後的22日,上市公司再次以相同的方式增發了4.44億股、圈錢1.2億港元。這樣頻繁的增發極為鮮見,好在股民的信心還在,股價大體維持在兩三毛之間。
  八、九月份,上市公司頻繁地發出股價及交投量不尋常波動,本公司並不知悉該等上升的任何原因這種公告。一片混亂中,楊瀾參股的GF減持了6.72億股,套現金額約2億港元。楊瀾、高振順兩人各自分得多少現金外人無從知曉。但從楊瀾宣佈持有GF股權由55%升到87.11%這一點推斷,高振順分得其中的大頭,當然,楊瀾的所得料也超過當初投入。
  良記易主後第一次公佈的半年業績報告(截至2000年9月30日)顯示,營業收入僅為上年同期的一半,營業虧損放大到827%、達到創紀錄的6300萬港元,已發行股票卻從不到10億股變成了70多億(包括優先股)。易主後第一個財年(截止到2001年3月31日),媒體相關業務收入不到6000萬港元。
  2001年3月,八個月前連續曲線增發圈的2億港元不夠用了,再增發恐怕市場不會買賬,只好以12億可贖回可換股債券融來1600萬美元。8月,股價已跌破1角,楊瀾身價縮水大半。9月,陽光文化以6000萬港元收購Capital Channel,代價為5億新股。從公佈的資料看,被收購公司的價值極難判斷--擁有權益及權利或以其他方式涉及的項目(主要是4萬小時的電視紀錄片和專輯);12月,以單價1角發售6.73億新股,圈錢6730萬港元;2002年2月,以4500萬港元收購一家台灣公司SEC60%權益,以3000萬港元現金(剛到手的現金又被掏空了一半)和1億代價股支付;10月,發售9.4億新股籌集5640萬港元;12月,以3000萬港元代價股收購汗音(台灣企業,年利潤84萬港元);但更大的收購則發生在年底,發行15.48億新股收購成報55%權益,交易後陽光文化已發行股本達132億股。
  陽光文化的轉型並不順利,而整合併購澳門旅遊衛視、台灣衛星娛樂、片庫(4萬小時)、渠道(京文娛樂)打造的跨媒體平台更非一日之功。2002年4月,吳征與貝塔斯曼秘密談判了8個月後,達成共建地跨大中華、橫跨多媒體之現代傳媒企業的宏偉計劃。由於貝塔斯曼CEO米德霍夫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辭職,3.5億多美元的合作項目告吹。沒有貝塔斯曼這樣真正的巨頭加盟,陽光文化的跨媒體平台雖然合縱連橫,還只是一個弱勢媒體聯盟。
  這期間,增發股票成為維持上市公司運營和對外併購的不二法門。三年間,香港股民為陽光文化買單6個億。而傳說中的傳媒業務只產生了2.47億港元的銷售額(2000年沒有,2001、2002年分別為5700萬港元和1.9億港元)。上市公司三年間累計虧了2.33億港元!
  陽光文化跨媒體傳媒的偉大構想概念曾讓香港股民熱血沸騰。最終,陽光文化已發行股票從不到10億股躥到130億股,股民手裡落下的是只值幾分錢的仙股(以分計價的股票)。
  點評
  某著名經濟學家曾把管理公司比喻為帶孩子:以浙商為代表的私營企業是所有者親自帶,孩子成長得最好;請職業經理人則是由保姆帶,好壞就說不准了。按這個思路,上市公司的控制人兼大股東則相當於後母。不是親娘(只有部分權益)但勝於保姆(畢竟是股東)。
  三年時間不算短,楊瀾夫婦打理業務的能力有目共睹。其間股票的海量增發和暴跌史,就是股民的血淚史。從這個角度說,楊瀾不是良記的好後母!楊瀾的魅力加吳征的財技成了香港小股民的噩夢!
  不可否認,楊瀾那段時間也付出過辛勞。但維持上市公司運營和使楊、吳發達的畢竟還是股民的付出。真是借殼真奇妙,股票換鈔票!




歡迎光臨 放心醫苑網 (http://tw258.me/)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