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金融危機陣亡富豪名單添新 洛克菲勒CEO自殺
[打印本頁]
作者:
Nina6524
時間:
2009-12-22 23:11
標題:
金融危機陣亡富豪名單添新 洛克菲勒CEO自殺
富豪之死是資本貪婪和不擇手段的種種瘋狂舉動的罪惡“衍生品”
在把富豪推向不歸路的同時,金融危機迫使我們思考,金融究竟應該是什麼
提起洛克菲勒,在美國自是婦孺皆知,作為“美國夢”的典範,在金融危機一周年的日子,以特殊的方式讓人們為之震撼——洛克菲勒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麥克唐納自殺身亡。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詹姆斯·麥克唐納,於當地時間9月13日在麻塞諸塞州自殺身亡,終年56歲。麥克唐納從2001年開始擔任洛克菲勒公司CEO,他還於2003年開始擔任紐約證交所泛歐交易所(NYSEEuronext)董事。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他可能是洛克菲勒家族有史以來聘請的最好管家。他改變了洛克菲勒公司保守狹隘的形象,讓人們再次回想起老洛克菲勒的巨人風采。
自殺源于金融危機?
有人猜測,他的死可能與金融危機有莫大關聯。對於突如其來的噩耗,美國各界紛紛表達惋惜之情。
“麥克唐納過去8年在洛克菲勒公司顯示出了優秀的領導能力,我們都將懷念他。”洛克菲勒公司董事長科林·坎貝爾發表聲明稱。NYSEEuronext發言人理查·亞達蒙尼斯也對麥克唐納之死表示沉痛哀悼,並表示這是公司的巨大損失。
“現在我並不是在為一個單純的家族工作。”雁過留聲,麥克唐納的話言猶在耳,“因為純粹的家族組織是保守而狹隘的,充滿官僚習氣,他們根本不願意聘請一流的人才來為他們管理財富。”而他曾經的目標也是重塑洛克菲勒公司,使其在不改變主人的前提下,發展成世界上最適合個人和機構投資的財富管理組織。
富豪紛選不歸路
麥克唐納之死令人唏噓,但這不是個案,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已有許多曾經的超級大富豪殞命,這或許是他們逃避持續至今的危機得以“解脫”的“最好”方式。
僅僅在傳出麥克唐納死訊前一周的9月7日,前金融服務公司董事長兼CEO芬恩·卡斯帕森被發現在美國羅德島州韋斯特利開槍擊中頭部身亡,終年67歲。
同樣,今年3月被迫辭職的荷蘭銀行前首席財務官鮑米斯特也在今年6月底飲彈自盡。當初,鮑米斯特可謂“忠心耿耿”,在荷蘭銀行工作超過20年。當荷蘭銀行因金融危機被蘇格蘭皇家銀行收購後,他也因此丟了工作,而警方也認為,他是因丟掉工作過於沮喪而選擇走上絕路的。
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之一——房地美公司高級副總裁兼代理首席財務官大衛·凱勒曼亦在今年4月在臥室自縊身亡。此前,在房地美公佈的2008年第四季度財報中,其淨虧損達到了驚人的239億美元。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自殺背後更需反思
上述系列自殺事件的背後,都能看到經濟危機的影子。這些曾經無限風光的經濟界人物,最終都因抵不過經濟寒潮而紛紛選擇“一死方休”。這些富豪們的死,對於自己來說,或許是一種解脫,不過他們死後留下的問題,留下的傷痛,卻難以撫平。
業界也在不斷反思,富豪之死,是否正是資本貪婪和不擇手段的種種瘋狂舉動的罪惡“衍生品”,更應該反思的是,如何才能不給各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不給世人留下巨大痛苦。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認為,首先,世界要對金融理論本身進行反思,比如重新認識金融衍生品以及金融風險等各方面的理論;其次,要反思,為什麼有些國家金融體系這麼脆弱,監管手段又為什麼不能及時到位。
“相關國家還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忽視了國家經濟穩定的基礎是第一、第二產業,而不是第三產業。”宋頌興進一步分析,“如果第三產業沒有第一、第二產業的支撐,那就會產生出相關問題,發展金融的最終目的是為國家而服務的,但很多國家為金融而金融卻是不切實際的。同時,在金融體系構建方面,必須要與自己國家整個經濟現階段的發展實力相符合。而且,此前部分國家將風險複雜化,就更讓金融監管很難發揮出效用。這同樣值得相關國家思考。”
歡迎光臨 放心醫苑網 (http://tw258.me/)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