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炒基金的22條軍規(7)

13、均線
  道氏理論中一個重要概念是平均成本,但道氏的「平均成本」指的是某些股票的價格平均,與我們這裡探討的單只股票的平均成本不一樣。一隻股票,今天它的交易價格是10元,昨天的是9元,前天的是8元,大前天的是9元,假設這只股票統共交易了4天,每天的交易量又都一樣,那麼到了今天,股票持有者的心態是怎麼樣的呢?4天裡平均交易價格是9元,大部分人的持有價也是9元,而現在的行情是10元,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價格。8元買入的可以賣了,9元的還要看一看。大部分人處於的是「9元心態」,這就是問題的實質。
  平均線就是平均交易成本。通常使用的短則5日、長則是年線。短期均線最為貼身,反映近期的持倉成本狀況,長線則是長期的持倉成本狀況。移動平均線是平滑的走勢線,股價的真實走勢在圍繞著它,並且不斷地上下穿行,構成美妙的纏繞圖形。移動平均線同時又是對過去若干日內股價變動的總結,反映的是傳統勢力的陣地所在,對平均成本的突破在股價走勢上有著重大的意義,一個大多數人的持倉成本被突破了,一個對許多人都很重要的東西,突然被新生的社會勢力給踩在腳下,接下來,世界將要如何演繹呢。
  在技術分析裡,最重要的概念是趨勢。當股價沿著一定趨勢行進的時候,平均線因為時滯效應,總應該落後於現有價格的腳步,但因為它不斷追蹤價格的走向,與價格的關係亦步亦趨。也就是說,如果趨勢沒有變化,股票價格總在均線的一個方向,上漲時在均線的上方,引領均線向上,下跌時股價在均線的下方,均線如同追兵,不停地壓著價格,弄得它喘不過氣來。
  因為是一段時期的平均持倉成本,均線對改變趨勢的力量有相當的震懾作用,一旦股價回檔或者反彈到它附近,那些新生力量就會小心翼翼。經常的情況是,它們自亂陣腳,再加上傳統勢力的輕輕一擊,一切就又都回到傳統的軌道中去。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均線被短暫突破了,但沒有力度,傳統勢力放手讓新生力量表演一番,再予以反擊。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假象。一旦股價突破了均線,而且是實實在在的突破,就足以說明事物發生了重大轉機,這時候,一個新的趨勢徹底到來了。
  判斷趨勢的變化還可以用多條均線的交叉。前面我們講到的走勢與均線的交叉相當於一天均線與多天均線的交叉狀況,這個思路推而廣之,短線與中長線的交叉也就成了判斷行情變化的有力武器。
  顯然,以上講到的是理想狀態。而事實上股價走勢絕不可能這樣理念化,影響因素也不可能如此單純。短線太貼身,股價不斷穿越均線。當價格變動較小,它能快速反應,把細微的趨勢變動辨別出來。但一旦身處大趨勢中,它卻可能被不斷地反彈、回檔穿越,錯把調整當成轉勢。所以,對小的趨勢,可以而且應該用10天以內的短期均線,而中等的或者更大的行情,則需要用更長期的均線作為判斷依據。
  經典的均線法則來自美國投資家葛蘭維,他歸納出了八條用均線確定買賣時機的原則,在投資界裡影響深遠。八原則中,前四條為買入時機,後四條為賣出時機。買入時機包括平均線由下降逐漸走平而股價自平均線的下方向上突破;當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產生下跌情形,但是剛跌到移動平均線之下就開始反彈,這時,如果股價絕對水平不是很高,表明買壓很大,是一種買進訊號;移動平均線處於上升之中,但實際股價發生下跌,未跌到移動平均線之下,接著又立即反彈,這裡也是一種買進訊號;股價趨勢線在平均線下方變動加速下跌,遠離平均線,為買進時機,因為這是超賣現象,股價不久將重回平均線附近。賣出信號則與買入信號相反。
  均線代表平均成本。價格理論中,價格應該圍繞價值波動。股價運動,沒有趨勢的時候股價的確圍繞中信值運動,一旦趨勢形成,便是均線托或壓著行情。自然,過分地偏離會被拉回,價值規律仍有作用。

  14、指標
  圖表分析的好處是直觀,可以顯示多空雙方勢力的此消彼長,但依據直觀經驗獲得的結論只適於定性,不適於定量。很多時候,投資者希望得到的結果是定量化的,「買還是賣,是個問題」。為此,投資者發明出技術指標,這是一種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均線分析搭建了技術指標分析和圖表分析的橋樑,均線圖既是一種圖表,穿越均線又給出明確的買入賣出信號。
  描述股價走勢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股價運動的速度、波動的幅度、買方與賣方力量的對比等等,都可以用物理學上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予以研究,不過,這樣的方法研究出的結果與我們對物體運動的理解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股票價格上升了,如果是帶量的突破,我們可以把它想像為向上拋出的物體,起初速度很快,但隨著物體越飛越高,速度就變慢了。熟悉力學原理的人一定清楚,物體在離開手之前,受到手的作用,處於加速狀態。可一旦鬆手後,物體處於的是減速狀態,直到速度為零,地球引力的作用最終使物體以加速度落回地面。股價運動卻要複雜得多,在突破時,搶買的力量是最大的,這時的股價猶如受到手臂的拋射力量,但一旦突破完成,量度升幅達到,市場又將受到其他力量的左右,其實,即使是突破後一瞬間,股價的受力也遠比只受地球引力一種力量影響的物體複雜。
  物理學以「距離/時間」表示速度,速度本身還會發生變化,物理學又引入了一個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速度的變化除以初始速度。股價變化中,時間是容易度量的指標,距離也是現成的,在技術指標中,股票的速度被命名為動力指數(MTM),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命名者深信,速度的變化反映了價格背後的推動力量的變化。股票加速度變化的概念似乎玄妙,不妨想像一下,5天內,股票價格變動是3元,它的速度是3/5。對於一隻標價50元和6元的股票,3元的變動的含義是大大不同的,所以,分析者將股價的原始數據用來做參照,來進一步獲得股價變動的敏感性。於是得到變化速度指數(ROC)。沿著MTM和ROC思路,技術分析者創建了多如牛毛的技術指標,據說不下千餘種。
  如此多技術指標,卻從來沒有總結出類似牛頓第二定律一類的真理。所有結果都是經驗公式。經驗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如一個指標在70%的狀態下給出的信號是正確的,只有30%的信號是錯誤的。這就意味著10次交易中,指標的堅信者勝多輸少,成功減去失敗,他至少有40%的機會是抓在手中的。如果錯誤的時候再及時止損,賺得將更多。對於積攢財富並不那麼容易的人類,這樣的事情豈不足夠好了麼。定量有定量的好處,對於堅守原則的投資者,定量工具給了他一把尺子,而非像波浪理論和圖形判別,給人的是一種感覺。
  世人創造的技術指標汗牛充棟,投資者甚至可以自創,就其功能而言,無非只有兩種,一種講究順勢而為的,提供趨勢發生轉變的信號;另一種則是在趨勢尚無變化的時候,也就是振蕩的行情裡,尋找極限點位。
  絕大多數的技術指標都是用來尋求拐點的,某些技術指標被巧妙的數學計算控制在0到1之間,使技術指標圍繞一個軸心運動。由每天的技術指標組成的指標曲線在上封頂、下封底的空間內來回擺動,因此被稱為擺動指數。擺動指標的好處在於,曲線在限定範圍內擺動,指標值具有可比性。比如RSI值,出現在20%以下就是超賣信號,出現在80%以上就是超買信號。超買和超賣是表徵股價運動中買賣力強弱的術語,股價連續上漲,買氣旺盛,是為超買,反之則為超賣。超賣和超買是極端狀況的寫照,幾乎所有看好的投資者都買了,市場還會有多大的潛力?同樣,所有悲觀失望的投資者都離開了市場,市場也將失去下跌的動力。
  股票市場的運動是最複雜的社會運動,用研究物理運動的方法研究它本身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得出的公式基本上是經驗公式,經不住科學推敲。但反過來說,與圖形分析一樣,股價運動的確存在著一些概率上的規律,憑技術指標判斷股票的漲跌就應該天然地抱定「寧信道,不若無道」的心理,靈活運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