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上火”的元兇或是癌症

“上火”時,口腔內某個部位會出現潰瘍、粘膜小硬結或糜爛,時而感到疼痛不適,但較短時間內可以自愈,或吃清火的藥即可治癒。但是,如果潰瘍、糜爛固定在口底部位,即發生在舌頭下方與下領骨體部牙齦之間的半月形區域,且基底較硬,有時疼痛,服藥不能治癒時,就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是“上火”,因為真正的“元兇”很可能是口底癌。發現這種症狀時應及早去醫院口腔科檢查,以免因“不識廬山真面目”而誤診。

  口底癌的好發年齡為40歲以上,在西方國家較常見,在我國不多見,但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口底癌發生的位置較為隱蔽,初期表現是小硬結或淺表狀紅斑,不痛不癢,不影響進食,多不被注意。當腫瘤達到數釐米大時,腫瘤中心壞死破潰,狀若火山口,口底呈現一深裂隙形潰瘍。口底癌常伴有粘膜白斑(屬於癌前病變),可向周圍組織如舌下腺、肌肉侵犯,還可侵犯下領骨,出現下前牙鬆動,舌頭活動受限。晚期或合併感染時可產生疼痛、流口水、進食困難等,可伴有額下(下巴頗下方)、頒下(下領骨下方)淋巴結腫大。

  那麼,是什麼因素誘發口底“火山”爆發呢?

  科學實驗證明,過度的煙酒嗜好是誘發口底癌的“罪魁禍首”。煙草中的尼古丁(煙鹼)含有10餘種致癌物,香煙燃燒後也會產生致癌作用很強的化合物。大量飲酒可出現免疫功能障礙,損害口腔粘膜;酒還能成為煙草中有害物質的溶媒,使有害物質更易於粘附在口腔粘膜上,相互“狼狽為奸”,更增加了致癌的危險性。此外,口腔衛生不良,殘根(牙爛根)及不良修復體(粗製濫造的假牙、冠套)的長期慢性刺激,也是誘發口底癌的幫兇。

  口腔癌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樣預防?

  (1)避免吸煙、飲酒和嚼檳榔 。不要染上吸煙習慣;已吸煙者最好戒煙,已吸煙而不能戒煙者,起碼要減少用量。吸煙者也要減少飲酒,酒精能作為致癌物的溶劑,促進致癌物進入口腔粘膜,如果口腔衛生習慣差,就會為細菌或黴菌在口腔內滋生、繁殖創造條件。避免嚼檳榔是因為檳榔中混有煙草與石灰時致癌危險性較大。

  (2)平衡飲食 減少脂肪攝入量,增加蔬菜、水果。提高維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硒的攝入量。這是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口腔癌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希望您能多瞭解一下。

  (3)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拔除殘根、殘冠,及時調磨牙的銳利牙尖,以免反復咬頰、咬舌。

  對於一些口腔癌的早期信號,專家提醒說: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口腔中異變,如口腔內的潰瘍,2周以上尚未癒合,口腔與頸部有不正常的腫脹和淋巴結腫大,口腔反復出血,出血原因不明等症狀,應及早到專科醫院診斷,並積極治療,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對防治口腔癌有一定的作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