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水果不是可有可無的「零食」

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中國人需要一場膳食革命》,指出「目前中國人的膳食是否科學合理,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油脂消費過多、穀類食物消費偏低,導致城鄉居民鈣、鐵、維生素A等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等問題之外,王副部長特意指出,就拿我們每天都在吃的水果來講,存在很大的問題:一個是吃的量還遠遠不夠,另一個是吃的順序不對,飯後吃水果已經成了中國人在膳食消費中的習慣,卻沒想到它對健康具有一定危害。這些意見和我們在研究中的發現不謀而合。




  飯前吃才利於營養吸收

  在吃水果的時間上,目前中國人存在一個極大的誤區。把水果當成飯後甜品,其中的有機酸會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影響身體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膠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腸內食物濕潤程度的作用,因此飯後吃水果還會加重胃的負擔。

  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一個小時和飯後兩個小時左右(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飯前吃水果,有很多好處。首先,水果中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飯前吃有利於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其次,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麵食的1/4,同等豬肉等肉食的約1/10。先吃低熱量食物,比較容易把握一頓飯裡總的熱量攝入。第三,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可縮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程度,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不要在晚上臨睡覺前吃水果,不然充盈的胃腸會使你的睡眠受到影響。千萬別以為吃水果是件小事,消除了這些誤區,才能培養出真正對健康有益的生活習慣。

  水果不是零食

  在中國居民的膳食中,水果一般是作為「零食」和「甜品」的。很多人,特別是成年男性,普遍把水果當成「零食」,平時很少吃;還有人把水果當成「甜品」,認為它是造成肥胖和糖尿病的禍首,敬而遠之。這樣的觀念影響了他們對水果健康價值的正確認識,減少了他們攝取水果的積極性,導致膳食中的水果攝入量不夠。

  2002年中國膳食與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鄉居民的膳食中,每人每天平均食用水果的數量是45.7g,這個數字不僅遠遠少於發達國家的300g以上,也遠遠低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100g~200g。即使是城市居民,水果的攝入量也僅略高於鄉村,為69.3g。


 水果不是可有可無的零食,相反,它對我們的健康和疾病預防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每天必吃」,而且要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的量去吃,這是保證健康的基本數量。

  水果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糖分、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質,像類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花青素和前花青素、有機酸等。水果中的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一些B族維生素,這是人們膳食中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經常吃水果可明顯降低患腫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度;水果中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可延緩細胞的衰老過程;大量的維生素可維持細胞的正常分化。

  雖然水果與蔬菜在營養價值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由於水果不需烹調,生食能避免營養素在烹調中的損失,最大發揮其營養作用。因此,水果的營養作用是其他食物所不能取代的。
返回列表